Industry dynamics
农民朋友说:种地年复一年,时间越来越长,经验越来越多,施肥越来越多;问题越来越多,产量越来越少。这种情况农民朋友不知所措,从实际生产中不知怎样去操作。从农民的棚中看到很多棚的土壤表面有青苔、或红色表土现象,对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。菜棚里,尤尤其是老菜田,种棚时间越长,只要是三年以上的棚室,都会出现土壤板结和土壤盐渍化的问题,也就是突然恶化的问题。
为什么会出现土壤恶化?
因为化肥这个东西,咱们老百姓叫做“化肥”,其实化肥在化学上讲,它就是一个无机盐,它就是“盐”。这个东西你往地里用多了,肯定会造成土壤的板结和盐渍化。这个板结是:原来的土地是好好的、挺松软的;但是,作物种上三、四年之后,你会发现土壤都是硬棒棒的,棚里地表起“青苔”或泛“白霜”,这就是土壤的盐渍化。
土壤恶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:第一:土壤的板结和盐渍化;第二:土壤菌群失调;第三:施肥不平衡,中、微量元素的缺乏;第四: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;
土壤是产量形成的基础,如果土壤恶化了,它的基础出了问题,你管理的再好,你的品种再好,包括你用药用的再多,对产量都会影响很大。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是目前蔬菜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。我们经常说:土壤板结、盐渍化是老百姓花钱买来的。现在农民施肥量越来越大,不光是底肥用量大,追肥量更大;只要是浇水,就必施肥。
土壤板结和盐渍化:
盐渍化在大棚里表现有三种情况:第一种是轻度盐渍化,表现是地表起“绿苔”,浇水后两三天,地面上出现一层绿苔;如果浇水后地表出现一层“白霜”,则是第二种情况——中度盐渍化;第三种是重度盐渍化,如果地表湿润的话,有一块一块的红色胶状物,如果土壤干燥的时候地面表现为“红砖”似的一层红苔。这个就是土壤盐渍化的表现。
土壤板结、盐渍化,造成植物根系浅、不能往下扎,产量、品质从何谈起。
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有两种方法:第一种:翻地的时侯,大量地用植物秸杆,玉米秸也好麦秸也好,平均铺上15-20cm厚,然后深翻30cm。利用秸杆发酵的时候,它能够吸收一部分盐,缓解盐渍化。第二种:用土壤调节剂。定植前整地过程中,施用土壤修复剂,可缓解土壤板结和盐渍化问题。
第二个问题:菌群失衡菌群失调,听起来比较抽象,它在地里是个什么样的表现呢?其实菌群失调,咱们老百姓叫做土壤里带菌了,所以就会表现产量低。比如说:同样种西红柿,这个棚是今年新建的,另一个棚是已经建了五、六年了,如果让你同样去管理、同样用的水肥、同样的品种,哪个棚的产量会高呢?自然是新棚产量高了,这个是大家认可的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
因为本身土壤里边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,按正常来说,它是个平衡的状态,也就是说它们互相打仗,跟我们种菜没有关系,但是,我们这个棚种上两三年之后,土壤里的病菌越来越多了,有益菌老百姓不知道去补充,就形成了均群失调了。有害菌多了之后就会造成蔬菜减产,而且严重地块植物根部病害严重。所以,第二个问题就是解决菌群失调的问题。可用两种方法来解决:一:在植物定植的时候或定植之后两到三天,用含枯草芽孢杆菌的肥料进行穴施或者在浇水的时候冲施;二:用一些促进根系的菌剂按照说明进行灌根或蘸根。
第三个问题:平衡施肥,补充中、微量元素平衡施肥的关键是补充中、微量元素。
农民蔬菜大棚里微量元素越来越缺,导致蔬菜生理病害越来越多。比如就西红柿来说,长着长着茎杆就发扁,然后茎杆中间开裂。这是缺硼引起的;西红柿果实应该是挺圆的,长着长着上面长出了许多碎的细纹,就像人的手皴了似的,老百姓叫“皴皮”,其实也是缺硼引起的;包括脐腐病——缺钙;这都是中、微量元素的缺乏造成的,所以一定要平衡施肥,补充微量元素。补充中微量元素以:硼、锌、铁、钙、镁为主。
第四个问题:土壤板结。这个问题其实是浇水次数过多,造成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,引起土壤的板结。 什么叫团粒结构呢?比如:蚯蚓粪是最简单的一个团粒结构。你想想:如果我们棚里三四十公分土壤全是蚯蚓粪堆起来的,蔬菜种在上面会不会长得很好呢?起码透气性特别好,根扎得深。但是,这个团粒结构是非常不稳定的,尤其是浇水次数过多,造成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,这就要靠技术和经验来掌控了。既要减少浇水次数又要保证蔬菜正常生长。
要想种好菜,必须有好地;要想有好地,必须进行土壤改良。